常用推荐
作为全国政务服务的总枢纽,重点发挥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等三大作用,为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统一政务服务门户、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数据共享等“七个统一”支撑服务,实现支撑一网通办、汇聚数据信息、实现交换共享、强化动态监管等四大功能,解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中信息难以共享、业务难以协同、基础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作为全国政务服务的总枢纽,重点发挥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等三大作用,为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统一政务服务门户、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数据共享等“七个统一”支撑服务,实现支撑一网通办、汇聚数据信息、实现交换共享、强化动态监管等四大功能,解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中信息难以共享、业务难以协同、基础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
目前已公开研究论文全文587,234篇,包含896,486位作者、涉及1,863家研究机构。作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基础设施, 收集并保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的研究论文的元数据与全文, 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获取, 致力于成为传播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科技知识与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进步的开放服务平台。目前已公开研究论文全文587,234篇,包含896,486位作者、涉及1,863家研究机构。作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基础设施, 收集并保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的研究论文的元数据与全文, 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获取, 致力于成为传播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科技知识与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进步的开放服务平台。
学术搜索
更多+世界卫生组织与主要文献出版商共同设立的Hinari计划使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能够获得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和健康文献库。 目前,115个国家、地区和地区的卫生机构可以获得超过13,500种期刊(45种不同语言),60,000多种电子书,110多种其他信息资源,使数千名卫生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受益, 从而有助于改善世界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与主要文献出版商共同设立的Hinari计划使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能够获得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和健康文献库。 目前,115个国家、地区和地区的卫生机构可以获得超过13,500种期刊(45种不同语言),60,000多种电子书,110多种其他信息资源,使数千名卫生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受益, 从而有助于改善世界健康。
文献数据
由SPARC重点资助的开放获取按钮(Open Access Button)免费开源工具正式发布。该工具提供来自Unpaywall、Share、CORE、OpenAIRE(Open Access Infrastructure for Research in Europe)、Dissem.in、Europe PMC、BASE(Bielefeld Academic Search Engine)数据库的合法、免费的论文全文由SPARC重点资助的开放获取按钮(Open Access Button)免费开源工具正式发布。该工具提供来自Unpaywall、Share、CORE、OpenAIRE(Open Access Infrastructure for Research in Europe)、Dissem.in、Europe PMC、BASE(Bielefeld Academic Search Engine)数据库的合法、免费的论文全文
目前已公开研究论文全文587,234篇,包含896,486位作者、涉及1,863家研究机构。作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基础设施, 收集并保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的研究论文的元数据与全文, 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获取, 致力于成为传播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科技知识与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进步的开放服务平台。目前已公开研究论文全文587,234篇,包含896,486位作者、涉及1,863家研究机构。作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基础设施, 收集并保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的研究论文的元数据与全文, 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获取, 致力于成为传播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科技知识与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进步的开放服务平台。
共享资源
期刊出版
学术工具
科研软件
科研数据
提供长时序的多源对地观测数据即得即用产品集,包括1986年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建设以来20万景(每景12种产品,共计240万个产品)的长时序陆地卫星数据产品,基于高分卫星1/2、资源3号卫星等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制作的2米分辨率动态全国一张图,利用高分卫星、陆地卫星等国内外卫星数据制作的30米分辨率动态全球一张图,以及重点区域的亚米级即得即用产品集等提供长时序的多源对地观测数据即得即用产品集,包括1986年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建设以来20万景(每景12种产品,共计240万个产品)的长时序陆地卫星数据产品,基于高分卫星1/2、资源3号卫星等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制作的2米分辨率动态全国一张图,利用高分卫星、陆地卫星等国内外卫星数据制作的30米分辨率动态全球一张图,以及重点区域的亚米级即得即用产品集等
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BIG DataCenter;简称BIGD)是研究所科研、支撑体系的一部分,其发展目标为面向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国家精准医学和重要战略生物资源的组学数据,建立海量生物组学大数据储存、整合与挖掘分析研究体系,发展组学大数据系统构建、挖掘与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建设组学大数据汇交、应用与共享平台,力争建成支撑我国生命科学发展、国际知名的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BIG DataCenter;简称BIGD)是研究所科研、支撑体系的一部分,其发展目标为面向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国家精准医学和重要战略生物资源的组学数据,建立海量生物组学大数据储存、整合与挖掘分析研究体系,发展组学大数据系统构建、挖掘与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建设组学大数据汇交、应用与共享平台,力争建成支撑我国生命科学发展、国际知名的生命与健康大数据中心。
设施仪器
增补完善增强型罗兰授时系统,实现长波授时信号的全国土覆盖,重点区域授时精度优于百纳秒;利用通信光纤网建设覆盖主要城市和重要用户的高精度光纤时频传递骨干网,时间传递精度优于百皮秒,频率传递精度达到10-19 量级。设施建成后,与星基授时系统一起构成我国星地一体化授时系统,可为精密测量物理、精密时频技术等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实验平台,支撑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的长远发展增补完善增强型罗兰授时系统,实现长波授时信号的全国土覆盖,重点区域授时精度优于百纳秒;利用通信光纤网建设覆盖主要城市和重要用户的高精度光纤时频传递骨干网,时间传递精度优于百皮秒,频率传递精度达到10-19 量级。设施建成后,与星基授时系统一起构成我国星地一体化授时系统,可为精密测量物理、精密时频技术等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实验平台,支撑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的长远发展
最大加速度1500g、最大负载30 吨、加速度和负载可控可调、容量1500g•吨的超重力离心机,以及深地与深海、场地地震、边坡与高坝、地下环境、地质构造、材料制备等超重力实验舱,具备单次实验再现岩土体千米尺度演变与灾变、污染物万年迁移及获取千个材料共晶成分的能力。设施建成后,可为深地深海资源开发、重大工程防灾、废弃物地下处置、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最大加速度1500g、最大负载30 吨、加速度和负载可控可调、容量1500g•吨的超重力离心机,以及深地与深海、场地地震、边坡与高坝、地下环境、地质构造、材料制备等超重力实验舱,具备单次实验再现岩土体千米尺度演变与灾变、污染物万年迁移及获取千个材料共晶成分的能力。设施建成后,可为深地深海资源开发、重大工程防灾、废弃物地下处置、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以亚纳米分辨光电融合技术为代表的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以毫秒分辨显纳成像为代表的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以超高场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以及全尺度图像整合系统,具备全景式揭示基因表达、分子构象、细胞信号、组织代谢及功能网络的时空动态和内在联系的能力。设施建成后,可通过光、声、电、磁、核素、电子等模态的融合,实现从埃到米、微秒到小时的跨尺度结构与功能成像,为我国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先进的、全方位的观测手段,促进我国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创新发展以亚纳米分辨光电融合技术为代表的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以毫秒分辨显纳成像为代表的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以超高场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以及全尺度图像整合系统,具备全景式揭示基因表达、分子构象、细胞信号、组织代谢及功能网络的时空动态和内在联系的能力。设施建成后,可通过光、声、电、磁、核素、电子等模态的融合,实现从埃到米、微秒到小时的跨尺度结构与功能成像,为我国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先进的、全方位的观测手段,促进我国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创新发展
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高亮度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光束线和四维探测综合实验站等,具备电子能量大于6 千兆电子伏、光子能量高于12 千电子伏、及飞秒级时间分辨和纳米级空间分辨的能力。设施建成后,总体性能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现有同步辐射光源形成优势互补,为解决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有效手段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高亮度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光束线和四维探测综合实验站等,具备电子能量大于6 千兆电子伏、光子能量高于12 千电子伏、及飞秒级时间分辨和纳米级空间分辨的能力。设施建成后,总体性能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现有同步辐射光源形成优势互补,为解决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有效手段
主要包括注入器、储存环、光束线、实验站以及辅助设施。储存环能量达6 千兆电子伏,发射度优于0.1 纳米弧度,高性能光束线站容量不少于90 条,提供能量达300 千电子伏的X 射线,具备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皮秒量级时间分辨、毫电子伏量级能量分辨能力。设施建成后,可满足前沿科学和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需求,成为国际领先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试验平台,为提升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主要包括注入器、储存环、光束线、实验站以及辅助设施。储存环能量达6 千兆电子伏,发射度优于0.1 纳米弧度,高性能光束线站容量不少于90 条,提供能量达300 千电子伏的X 射线,具备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皮秒量级时间分辨、毫电子伏量级能量分辨能力。设施建成后,可满足前沿科学和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研究需求,成为国际领先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试验平台,为提升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最大粒子通量达到1024 每平方米每秒的偏滤器物理、材料和部件研究系统,以及最高背景场达到15 特斯拉的超导导体和磁体研究系统,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研究提供粒子流、电、磁、热、力等极端实验条件。设施建成后,可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为我国开展聚变堆设计及核心部件研发、热与粒子排除关键问题研究、大规模低温和超导技术研究、强流粒子束与基础等离子体研究、深空推进探索等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最大粒子通量达到1024 每平方米每秒的偏滤器物理、材料和部件研究系统,以及最高背景场达到15 特斯拉的超导导体和磁体研究系统,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研究提供粒子流、电、磁、热、力等极端实验条件。设施建成后,可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为我国开展聚变堆设计及核心部件研发、热与粒子排除关键问题研究、大规模低温和超导技术研究、强流粒子束与基础等离子体研究、深空推进探索等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移动组合式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系统、工程地震灾害数字仿真系统及配套设施等,单台最大载重1350 吨以上,满载最大加速度20 米/秒2,具备可靠模拟多点多维地震差动、大比尺和足尺模拟工程地震灾害的能力。设施建成后,可大幅提升我国防灾减灾原始创新能力,为提高我国地震灾害的防范水平提供重要支撑移动组合式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系统、工程地震灾害数字仿真系统及配套设施等,单台最大载重1350 吨以上,满载最大加速度20 米/秒2,具备可靠模拟多点多维地震差动、大比尺和足尺模拟工程地震灾害的能力。设施建成后,可大幅提升我国防灾减灾原始创新能力,为提高我国地震灾害的防范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建设一架12 米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具备多目标、暗天体高分辨成像和光谱观测的精测能力,最暗天体成像极限亮度达到28 星等,最暗天体光谱极限亮度达到25 星等。设施建成后,可使我国光学极限探测能力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大幅提升天文观测重大发现的综合能力,同时为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带动我国先进光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建设一架12 米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具备多目标、暗天体高分辨成像和光谱观测的精测能力,最暗天体成像极限亮度达到28 星等,最暗天体光谱极限亮度达到25 星等。设施建成后,可使我国光学极限探测能力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大幅提升天文观测重大发现的综合能力,同时为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带动我国先进光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ESnet是美国能源部的专用科学网络,用于科学研究,帮助研究人员满足其从实验到发现的目标。ESnet是一个高性能、非机密的国家网络,由美国能源部(DOE)科学办公室(SC)资助建造,由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负责管理,ESnet为50多个能源部的研究站点提供服务,包括整个的国家实验室系统、超级计算设施以及大型科学仪器。此外,ESnet还连接到140个研究和商业网络,从而使能源部资助的科学家能够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ESnet是美国能源部的专用科学网络,用于科学研究,帮助研究人员满足其从实验到发现的目标。ESnet是一个高性能、非机密的国家网络,由美国能源部(DOE)科学办公室(SC)资助建造,由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负责管理,ESnet为50多个能源部的研究站点提供服务,包括整个的国家实验室系统、超级计算设施以及大型科学仪器。此外,ESnet还连接到140个研究和商业网络,从而使能源部资助的科学家能够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超级计算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经国务院批准于1982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领导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家级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专业机构。其宗旨是通过对外科技交流活动,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贡献。历经30 年的发展,交流中心现已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 多个机构及著名企业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对美洲和大洋洲、欧洲、亚洲和非洲及港澳台地区合作交流的局面,在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经国务院批准于1982年成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领导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家级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专业机构。其宗旨是通过对外科技交流活动,促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贡献。历经30 年的发展,交流中心现已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 多个机构及著名企业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对美洲和大洋洲、欧洲、亚洲和非洲及港澳台地区合作交流的局面,在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成立于2015年4月24日,是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根据中央编办批复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心主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的项目管理,以及航空领域重大专项实施、中央医药储备管理和国家军民结合体系建设的政策研究、统计分析和信息化服务等工作。主要业务活动包括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决策咨询建议;协助编制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计划,研究提出课题申报指南建议;承担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申请受理,组织开展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开展航空领域重大专项有关支撑保障工作;开展国家军民结合体系建设政策研究、统计分析等工作,提供军转民、民参军、产业发展等信息服务;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开展中央医药储备日常管理工作等。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成立于2015年4月24日,是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根据中央编办批复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心主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和“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的项目管理,以及航空领域重大专项实施、中央医药储备管理和国家军民结合体系建设的政策研究、统计分析和信息化服务等工作。主要业务活动包括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决策咨询建议;协助编制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计划,研究提出课题申报指南建议;承担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申请受理,组织开展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开展航空领域重大专项有关支撑保障工作;开展国家军民结合体系建设政策研究、统计分析等工作,提供军转民、民参军、产业发展等信息服务;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开展中央医药储备日常管理工作等。
组织开展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研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承担相关领域国家科技计划的具体项目管理,包括评审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及相应的经费管理等工作;负责医学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建立和完善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科研伦理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研诚信管理、生物资源和生物安全监管、临床研究注册等配套支撑体系。推进医药卫生领域科技计划的成果转化与推广网络建设,协助主管部门开展卫生技术评估和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对科技成果的规范应用、知识产权管理和相关的继续教育等提供技术指导。指导卫生计生领域相关机构的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开展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国家卫生计生委职能转变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委托的其他事项。组织开展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研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承担相关领域国家科技计划的具体项目管理,包括评审立项、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及相应的经费管理等工作;负责医学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建立和完善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科研伦理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研诚信管理、生物资源和生物安全监管、临床研究注册等配套支撑体系。推进医药卫生领域科技计划的成果转化与推广网络建设,协助主管部门开展卫生技术评估和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对科技成果的规范应用、知识产权管理和相关的继续教育等提供技术指导。指导卫生计生领域相关机构的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开展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国家卫生计生委职能转变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委托的其他事项。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前身为农业部专利事务所,1992年更名为农业部科技与专利开发服务中心,1994年调整为副局级单位,1999年更名为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同年调整为正局级事业单位。目前中心是农业农村部直属正局级财政全额补助事业单位,内设12个处室,正式编制68人。2000年加挂“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2001年加挂“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心”的牌子。业务归口部科技教育司,同时承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和种子管理局的相关工作。主要职能是:开展农业科技政策及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参与相关政策、法规、规划、计划的研究起草;负责农业科技基础数据收集整理与汇总分析,建设维护农业科技管理信息平台;承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动态跟踪和联络。作为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承担国家农业科研、技术引进与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农业标准项目和科研基地建设的过程管理;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和利用;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承担农业技术宣传培训与科技服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负责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检定中心和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建设与管理;组织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制修订;承担农业农村部部级质检机构及植物新品种测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等检验测试机构建设指导、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能力建设;承担国家计量认证农业评审组的具体工作。承担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中安全评价和标识的受理审查、跟踪检查、检测监测技术鉴定和样品保藏。承担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审查;组织开展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测试;承担植物新品种权侵权、假冒案件的技术性鉴定;收集整理与保存测试所需的植物品种、病原体和虫源等;编辑出版《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承担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秘书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植物新品种测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负责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和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完成部内有关司局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前身为农业部专利事务所,1992年更名为农业部科技与专利开发服务中心,1994年调整为副局级单位,1999年更名为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同年调整为正局级事业单位。目前中心是农业农村部直属正局级财政全额补助事业单位,内设12个处室,正式编制68人。2000年加挂“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2001年加挂“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心”的牌子。业务归口部科技教育司,同时承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和种子管理局的相关工作。主要职能是:开展农业科技政策及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参与相关政策、法规、规划、计划的研究起草;负责农业科技基础数据收集整理与汇总分析,建设维护农业科技管理信息平台;承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动态跟踪和联络。作为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承担国家农业科研、技术引进与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农业标准项目和科研基地建设的过程管理;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和利用;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承担农业技术宣传培训与科技服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负责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检定中心和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建设与管理;组织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制修订;承担农业农村部部级质检机构及植物新品种测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等检验测试机构建设指导、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能力建设;承担国家计量认证农业评审组的具体工作。承担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中安全评价和标识的受理审查、跟踪检查、检测监测技术鉴定和样品保藏。承担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审查;组织开展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测试;承担植物新品种权侵权、假冒案件的技术性鉴定;收集整理与保存测试所需的植物品种、病原体和虫源等;编辑出版《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承担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秘书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植物新品种测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负责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和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完成部内有关司局委托的其他工作任务。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是国家首批启动改建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主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相关领域重点专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工作。目前受部际联席会议委托承担2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管理;承担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领域项目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重点实验过程管理工作。 是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是国家首批启动改建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主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相关领域重点专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负责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工作。目前受部际联席会议委托承担2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管理;承担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领域项目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重点实验过程管理工作。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简称生物中心)于1983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国家科学技术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幵 展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战略研究和政策分析,参与国家科技规划的制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专业化管理,承担生物资源与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三十多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科技主管单位共同努力,组织协调生物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和科研管理人员,在幵展宏观战略研究、制定生物技术政策法规、协助幵展行政审批、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产品研发、促进产学研结合及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国际合作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管理队伍,形成了 “创新、敬 业、团结”的文化氛围,为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形势下,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特征和新需求,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主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拓展业务空间,汇聚优秀人才,努力建设一琉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和知名高端智库,支攆引领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和人口健康领域的创新发展。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简称生物中心)于1983年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国家科学技术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幵 展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战略研究和政策分析,参与国家科技规划的制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专业化管理,承担生物资源与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推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三十多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科技主管单位共同努力,组织协调生物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和科研管理人员,在幵展宏观战略研究、制定生物技术政策法规、协助幵展行政审批、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产品研发、促进产学研结合及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国际合作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管理队伍,形成了 “创新、敬 业、团结”的文化氛围,为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形势下,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特征和新需求,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主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拓展业务空间,汇聚优秀人才,努力建设一琉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和知名高端智库,支攆引领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和人口健康领域的创新发展。
承担中国21世纪议程项目管理的有关工作;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源环境技术、海洋技术领域计划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等领域和城市发展相关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中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社会发展领域国家工程中心等的有关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工作;承担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科技工作的组织实施,承担清洁发展机制(CDM)等方面工作和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承担区域科技发展的有关工作,以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工作,推动地方21世纪议程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工作;开展清洁技术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信息、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成果示范与推广,推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工作;承担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研究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趋势和重大问题,为科技部宏观决策提出建议与对策;承担有关司局委托的工作;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承担中国21世纪议程项目管理的有关工作;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源环境技术、海洋技术领域计划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等领域和城市发展相关项目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承担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中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社会发展领域国家工程中心等的有关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工作;承担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科技工作的组织实施,承担清洁发展机制(CDM)等方面工作和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承担区域科技发展的有关工作,以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工作,推动地方21世纪议程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工作;开展清洁技术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信息、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成果示范与推广,推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工作;承担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研究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趋势和重大问题,为科技部宏观决策提出建议与对策;承担有关司局委托的工作;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政全额拨款的科技管理型事业单位。承担农牧渔业、食品等农业产业、农林生态、城镇化等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科技报告、验收等专业化管理工作;参与承接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指南编制工作;推动承接国家科技计划的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管理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工作;承担星创天地的组织实施工作,推动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创业;承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承担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建设与管理服务工作,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承担县市科技创新服务与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承担全国县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等创新能力统计监测评价等工作;参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工作;承担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以及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科技人才组织实施工作,参与开展科技援疆、援藏和援青等工作;参与面向农村的科学普及工作,组织开展“科技列车行”;承担中组部全国党员远程教育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承担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农业领域、军民融合农业领域等工作的组织实施;研究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趋势和重大问题,承担相关技术预测、规划与政策研究工作,为科技部宏观决策提出建议和对策;承担有关司局委托的其他工作;承办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政全额拨款的科技管理型事业单位。承担农牧渔业、食品等农业产业、农林生态、城镇化等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科技报告、验收等专业化管理工作;参与承接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指南编制工作;推动承接国家科技计划的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管理以及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工作;承担星创天地的组织实施工作,推动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创业;承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承担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建设与管理服务工作,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承担县市科技创新服务与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国家创新调查制度,承担全国县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等创新能力统计监测评价等工作;参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工作;承担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以及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科技人才组织实施工作,参与开展科技援疆、援藏和援青等工作;参与面向农村的科学普及工作,组织开展“科技列车行”;承担中组部全国党员远程教育和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承担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农业领域、军民融合农业领域等工作的组织实施;研究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趋势和重大问题,承担相关技术预测、规划与政策研究工作,为科技部宏观决策提出建议和对策;承担有关司局委托的其他工作;承办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统计年报
科学计量
人才计划
奖励荣誉
更多+专利标准
其他
更多+作为全国政务服务的总枢纽,重点发挥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等三大作用,为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统一政务服务门户、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数据共享等“七个统一”支撑服务,实现支撑一网通办、汇聚数据信息、实现交换共享、强化动态监管等四大功能,解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中信息难以共享、业务难以协同、基础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作为全国政务服务的总枢纽,重点发挥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等三大作用,为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统一政务服务门户、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数据共享等“七个统一”支撑服务,实现支撑一网通办、汇聚数据信息、实现交换共享、强化动态监管等四大功能,解决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中信息难以共享、业务难以协同、基础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